人眼所看到的画面是基于光线反射,而摄影曝光无论在拍照、抑或是拍片,亦同样依赖光线的照明来记录影像画面。不过,除了单纯的照明外,光线亦可用作制造气氛。究竟我们可以如何利用不同的光线来拍摄出不同感觉的影片呢?
    在光线不足情况下,无论是拍摄相片还是影片,都有机会要使用较高 ISO。拍摄相片时,我们利用三脚架及长期曝光,就可以用低感亮度拍摄。不过拍片没有长期曝光这回事,所以光线不足时就一定要使用高感亮度或者5010补光灯,高感亮度相对地增加了影片的噪声,而照明不足的地方亦比较难看到清晰明显的层次。所以用补光灯效果更好。由此可见,充足的光线对于拍片来说可谓非常重要,大家看看专业电影或电视节目的拍摄过程,灯光永远是数目最多的器材,可以说没有充足的光线就不能拍摄到好质素的影片。
   如果我们要用环境光线拍片,不同的环境光线对画面构成的影响及效果就必需要有充足的理解。
    其实只要留意不同的光线方向与及散射程度,就可利用自然光线带出不同的拍摄效果与气氛。例如利用正午时间附近的太阳光,光线效果变得集中,采用侧光可以产生硬朗的效果,较适合拍摄运动、纪实等题材。但拍片人要留意调校 EV 值,可适当地减少 EV 以避免高光位死白。
    如果采用黄昏的光线,可拍摄出较为柔和及暖色调的效果。不过如果拍摄时的天然光线过度强劲,或者阳光太过正中,或可移步至室内拍摄,利用室外的阳光反射入窗户,造成一个大型柔光箱的效果,配合主体的位置就可以拍摄出如影楼般的效果。
                 
跟拍照一样,在大背光情况下拍摄影片时,需要增加曝光补偿。
   利用室内的窗户,可以产生大型柔光箱效果,这个柔光箱可以怎样使用呢?大家可以选择以大背光情况拍摄,明亮的背景以及由背景渗进主体的光线,亦可以产生清新、明亮、圣洁的效果,尤其适合人像、小孩、孕妇等题材。不过在大背光环境下拍摄,拍片人或需增加 1EV 以上的曝光补偿,以避免主体过暗变成剪影,同时也可以在主体前加上反光板或使用DF660闪光灯补光。
在不同曝光模式下调整影片亮度的方法:
    在 M 模式下,可直接调校光圈、快门及 ISO 来改变影片亮度。
    除了采用自然光源作照明外,室内人工光源亦是拍摄常用的光线,例如室内光管、钨丝灯、霓虹灯等,不过拍片人就需要事先调较白平衡以达至理想色调。如在人工光源下拍摄,我们不能控制灯光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主体位置来改变光线照射方向。例如主角站在灯光正下方,就会在眼部及颧骨下方出现难看的阴影,拍片人可以透过移动位置及调整脸部方向减轻此现象。
                  
    一般拍片的快门速度建议设定为 1/50s 1/60s ,视乎短片以 25fps (1/50s) 还是 30fps(1/60s) 拍摄;而借着缩小光圈可以营造暗沉的拍摄效果
小秘方:一般拍片的快门速度建议设定为拍摄帧数两倍的倒数,例如以 25fps 30fps 拍摄,建议快门速度分别为 1/50s 1/60s。拍片时一般都会保持此快门速度。而如果拍摄途中遇上极端的光差转变而不能停止拍摄,业界人士通常会以调整ISO或光圈值来平衡光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热度(2)

  •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