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19142
收藏
0
支持
1

19149

热度指数
IMG_20240826_080637_副本_副本.jpg

在贵阳市南明区区境西部,小车河的出口处,有一座太慈古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弘治十八年(公元1506年)太监杨贤筹建的,故又叫杨公桥。

热度(6)
  • 莫天正

    2024-8-27 16:32:42

    IMG_20240826_080720_副本_副本.jpg

    太慈桥,其最早的记载见于《贵州图经新志》:“太慈桥,在治城西南五里,四方河之上(实为小车河之上)。太慈桥是座单孔大石桥,长7米余,宽约4米。太慈古桥至今保存完好,是贵阳今存保存旧貌历史最久的古桥之一。
  • 莫天正

    2024-8-27 16:33:32

    IMG_20240826_081922_副本_副本.jpg

    据传,太慈古桥之名与建文皇帝有关。1398年建文帝继位,1402年其叔燕王朱棣起兵攻入京城,城破后建文帝换僧装出逃流落西南。民间传闻初建太慈桥时,有个僧人经过,为建桥解决疑难,后人得知是建文帝后,为感念他,故以“太子”为名,将桥起名“太子桥”。后为掩蔽建文行踪,故意将其讹传为“太慈桥”,沿袭至今。
  • 莫天正

    2024-8-27 16:34:21

    IMG_20240826_082546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早在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就有记载,并提出疑问:“然何以‘太子’云也”?因弘治建桥离建文时已有一百年,加上建文并非“太子”,应为“皇太孙”,可见流传不足为信,只是反映百姓的美好愿望而已。
  • 莫天正

    2024-8-27 16:36:18

    IMG_20240826_082852_副本_副本.jpg

    1508年,王阳明因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任驿承,次年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聘,到贵阳讲学时,曾游览小车河,并写下“太子桥”一诗:
    “乍寒乍暧早春天,随意寻芳到水边,树里芳亭藏小景,竹间石溜引清泉,汀花照日犹含雨,岸柳垂阴渐满川,欲把桥名寻野老,凄凉空说建文年。”
    该诗把500年前贵阳小车河的自然风光跃然纸上。

    这座明朝修建的太慈桥历经五百年的风雨仍留存至今。如今的太慈桥依旧小桥流水、碧波荡漾,即便当年的太子早已逝去,但这里仍然是个演绎浪漫故事的好地方。

    2024年8月26日拍摄于贵阳市南明区太慈桥街道。



  • 莫天正

    2024-8-27 16:37:03

    谢谢观赏!
  • 无雨

    2024-8-28 07:05:01

    点赞学习

  •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