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21622
收藏
0
支持
0

21626

热度指数
IMG_20210131_142837_副本.jpg

热度(4)
  • 莫天正

    2021-2-1 09:49:19

    IMG_20210131_142850_副本.jpg
  • 莫天正

    2021-2-1 09:49:42

    在重庆南岸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里的苍松翠柏丛中,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台湾光复纪念碑。整座纪念碑长5.3米,宽4.3米,高10.25米。碑身前后,都镌刻着一行醒目的、花卉环绕的数字“1945·10·25”,那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打败清朝军队,并于次年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台湾及澎湖列岛。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战时的首都和永久的陪都。大批台湾爱国同胞,纷纷渡海,回到大陆,来到陪都,参加抗日斗争。国民政府在艰苦抗战的同时,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先后设立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直属台湾党部”、“国民政府台湾调查委员会”等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抗日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积极推动和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成为收复台湾的大本营。陪都重庆在争取抗战胜利,以及顺利收复台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凡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3年11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战后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定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主张和立场,均得到了国际法律的保证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政府即公告中外,行将接收台湾。10月25日上午9时,台北市公会堂(即今天的中山堂),身穿崭新陆军上将服的中国主降官陈仪主持了受降仪式,宣读受降书后,由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签名。陈仪将军随后发表广播讲话,郑重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五日,欣逢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之际,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在这里修筑了这座纪念碑。
    台湾光复,洗雪了我们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历史耻辱,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它将永载史册,成为中国在抗战中的最重要历史成就之一。  
       台湾光复纪念碑碑后,镌刻着一篇金光闪闪的铭文:
        台湾澎湖,乃中华之神圣领土,物阜民丰,实神州之海上明珠。变生不测,悲逢甲午;丧权马关,失地悬孤。其痛惨怛,岂止切肤。感我台胞,勇搏入室虎狼,五十余年,后继前仆;唤我手足,衍绵华夏文明,抵制同化,告慰先祖。
        狂寇野心,意犹未足,逞鲸吞之妄图,更穷兵而黩武。烽烟弥漫寰球,铁骑蹂躏大陆。中华儿女,同心御侮;驱逐强虏,义无反顾。岿然重庆,建战时之陪都;国共合作,树中流之砥柱。全民奋起,保家卫土;统一战线,国难同纾。
        开罗宣言,明定归复;国际公认,无违无忤。败寇穷途,乞献降书;台澎庆归,珠还合浦。雁行重序,伯埙仲篪兮同奏乐舞;棠棣花开,分枝联萼兮仍本一株。前事不忘兮后事之师,欲知其新兮乃温其故。
        碑耸千秋,鉴垂万古;金瓯盈缺,山河永固。
        台盟中央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五日。
  • 莫天正

    2021-2-1 09:50:23

    谢谢观赏!
  • 何首乌

    2021-2-2 08:17:07

    文图精彩,欣赏!

  •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